發表日期:2014-06-24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3749次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在我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但是現如今卻很少會見到,長輩對我們的期望從走出農村到回到農村的變化,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不妨回憶一下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澆水施肥打藥都是靠人工完成,辛苦不說收成卻是不敢保證的。而現如今農民卻是悠閑自在的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
智慧農業則在物聯農業基礎上更進一步,成為熱門的農業信息化應用熱點。作為智慧農業,有著全面、完善、現代化的建設標準。首先是實現作物種植規模化。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如吉林的玉米、江西的水稻、黑龍江的大豆等;種植操作需要規范科學,如在蟲草防除、疫病防治、田間管理等方面均有嚴謹操作標準。其次就是開篇提到的收割機遍布田間的操作環節機械化。再次,是生產手段實現智能化,簡單來說就是農民想知道田里是否有雜草,不用下地,打開手機看看視頻監控,利用智能化手段全面助力生產實踐。最后是產收管理信息化。通過田間地頭的感知設備將地里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數字化統計,然后利用網絡將統計結果回傳給各地農業管理部門,這樣一來,專家坐在電腦前就可以遠程掌握作物的生長情況,大大降低了工作強度,同時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不要覺得
智慧農業還離實際生活很遙遠,其在許多發達國家的農業領域中皆得到了廣泛應用。前沿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及推廣,實現了農業生產經營的信息化、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隨著智慧農業的推廣及應用,必將引領現代農業駛入信息高速公路。隨著智慧農業在廣大農村地區的落地生根,花開遍地,更多農民必將“坐享其成”,成為“懶漢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