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溫室大棚智能檢測系統為山東綠色生態農業提供堅實基礎發表日期:2013-10-08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3837次
山東錦繡壯美,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經濟繁榮。山東農業發達,工業體系完備,國民經濟位于全國前列,有著良好的社會信息化應用基礎。近年來,山東省通信業加強互利合作,加快轉型升級,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圍繞政務信息化、農業農村信息化、公眾社區信息化、工業企業信息化、個人家庭信息化等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共同打造和諧行業。
在政府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支持下,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深入開展信息化研發,涌現出了一大批信息化典型應用項目,充分體現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拉動了信息消費,對擴大內需產生了積極作用,有力推動了山東經濟文化強省建設。
一、物聯網智能大棚生產監測系統推進綠色生態農業建設
山東是農業大省,現有各類農業大棚超過200萬座,僅壽光一地,就有農業大棚40萬座。山東省通信管理局牽頭到濰坊壽光開展實地調研,與壽光市政府領導、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等就物聯網技術研發、業務應用工作交換意見,共同推動農業大棚標準化生產監測系統、蔬菜安全二維碼追溯系統等的推廣普及。
山東通信企業通過調研,開發了“物聯網智能大棚生產監測系統”,將農業大棚生產過程中植物生長最關鍵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溫度、土壤含水率的信息實時采集,通過M2M運營支撐平臺和無線網絡傳輸,利用短信息、WEB、WAP等手段,將相關信息通知農戶,讓農戶實時掌握這些信息,及時對大棚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整,大大提高蔬菜種植和監測的有效性和靈性。該系統于2009年在“蔬菜之鄉”壽光率先開通后,國家及各級政府領導、專家相繼到現場參觀,給與高度評價,并榮獲“工信部2009年金獎”。據初步統計,使用物聯網智能大棚生產監測系統將使農作物產量提高25-35%,節約人力成本40%左右。目前,山東移動已在濰坊、濟南、淄博、青島、聊城等地共建設完成智能農業大棚800余座,已達成建設合作意向規模達10000余座。
二、公交視頻監控項目大幅提升公交信息化水平
山東省通信管理局積極引導、協調基礎電信業務運營企業為社會提供物聯網產品,指導通信企業與濟南公交公司通力合作,研發了車輛調度系統。該系統由車載終端、數據傳輸網絡及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由聯通、移動和電信三家企業合作完成,電信公司主要負責監控中心的建設、數據傳輸網絡和3G實時監控主要有聯通公司提供,移動公司提供了車輛定位服務。
濟南公交公司實施該項目后,有效加強了車輛管理,工作效率大為提高,車上偷竊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治理。據濟南公安局統計,系統啟用后,濟南市公交車內扒竊案件率下降了30%。項目在全省迅速推開,截至目前,已有1萬余輛公交車納入信息化管理。該系統自建成運行以來,受到了部、省、市及公交行業各級領導的關注,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等領導同志先后視察了濟南公交3G視頻監控系統,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礦山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助力山東礦山安全生產
山東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煤礦安全生產一直是煤礦企業和地方政府關注的重點。山東省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工礦企業合作,提供信息化支撐,將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當代先進技術與礦山信息化相結合,研發了礦山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有效推動了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
礦山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是將傳感技術、移動通信技術、GPS定位技術與礦山現有信息化系統緊密融合,集成礦井井下通信、人員定位、數據異常告警、安全隱患監控等主要功能模塊,實現了用手機等無線終端實時掌握煤礦企業“產、運、銷”等環節信息,并對企業進行指揮調度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統,當出現瓦斯、水文、風速等監測數據超標的情況時,系統第一時間向相關人員發送報警信息,提醒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有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濟寧移動研發的“E礦山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將煤礦現有將人員定位、安全生產、運行監測等各個系統進行了有機集成,并實時延伸到手機終端上,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終端可以方便地進行井下人員定位和考勤,對每天的“產、運、銷、安全”等各類信息隨時進行“掌控”。目前“E礦山”應用已從最初的7大功能模塊拓展至13大功能模塊,更能滿足用戶對各項數據的掌握需求。據統計,通過E礦山系統的實施,可提升工作效率15%,縮短告警響應時間5-30分鐘。提高了礦山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濟寧市累計簽約煤礦19家,已開發上線15家。
2011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專門組織在濟寧市召開了現場推廣會。該項目也多次被人民日報、新浪網、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專題報道,并被評為山東省物聯網重點示范工程,先后榮獲國家2010年中國城市信息化成果應用獎、2011年山東省重大創新成果獎、中國移動集團公司2011年度CSR十佳實踐獎和2011年科技進步及業務服務創新優秀獎,并已申請國家專利。
山東電信依托3G網絡全覆蓋優勢和移動物聯網應用開發優勢,開發部署了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智慧礦山”系統,集井下環境安全監測、瓦斯報警、移動辦公等眾多功能于“一機”,達到“一卡在手,走遍礦區”,實現了山東能源棗礦集團移動信息化的全面應用,共計約3.6萬名棗礦工作人員使用該系統,全面提升了全集團信息化水平,豐富了安全生產保障手段。
目前,礦山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已在山東省180多座礦山得到了應用,極大提高了礦山綜合管理和安全生產水平。
四、漁信E通為全省漁業生產安全筑起牢固的生命線
山東電信公司與省海洋漁業廳合作,開發了“山東省海洋漁業CDMA移動通信系統”(“漁信E通”)。通過此系統,省海洋漁業廳在指揮大廳屏幕上即可實時查看全省漁船位置、接收并處理漁船報警信息,并可實現漁港碼頭、海域開發、重點捕撈區的視頻監管,在國內居領先地位。
針對漁民長期無法解決的海上信號傳輸方式復雜、損耗大,傳統移動網絡信號在海上覆蓋范圍小,漁業生產沒有可靠的通信手段這一難題,山東電信利用CDMA網絡超遠覆蓋及干擾小、適合在噪雜環境內使用的特性,建設了沿海超遠基站,并多次對海上信號測試優化,使CDMA網絡信號覆蓋達到沿海50公里以上,最遠可達100公里,完全滿足了近海漁業通信需求。同時,CDMA網絡的GPSone定位技術也使漁民通過一部手機即可通話并實現一鍵報警、定位救援,解決了近海小馬力漁船沒法安裝通信設備、通信手段單一等問題,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漁業生產安全。
目前,該平臺已覆蓋近海60馬力以下捕撈漁船近2萬艘,累計用戶(漁政執法人員、漁船、漁民)達10萬多戶。該系統平臺自2009年建成以來,通過系統接收并成功處置險情報警20余起,成功救起漁民120多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100多萬元,為全省漁業生產安全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命線。
五、信息化綜合運用服務社會服務民生
山東移動以農村信息化需求為基礎,利用物聯網技術開發了物聯網智能冷庫綜合監控系統,實現了對冷庫內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等綜合指標數據的實時采集,不僅幫助冷庫用戶實現智能化管理,也為當地安監部門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助手。初步統計,使用物聯網冷庫綜合監控系統可節約總體運營成本20-30%,節電25%以上。目前已在濟寧、菏澤、臨沂等地建設完成智能冷庫60余座。
山東聯通依托寬帶網、3G網絡與物聯網,大力推廣“智慧醫療”項目,發展遠程健康監測、會診,與北京301醫院合作建設了全軍遠程電子病歷系統,與衛生部合作建設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聯網、社區衛生信息協同辦公系統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系統,患者可通過攜帶的終端監控儀器,傳輸采集個人的生命體征信息,并通過專用通信協議傳送至各中央監控終端,實現針對個人的遠程、動態連續的健康監測,大幅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濟寧市在全國率先全面推開“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山東電信開發的 “濟寧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保障了“先看病、后付費”模式的推廣。
智能溫室監測系統 http://www.zghongyuan.com/baike/info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