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東港智慧農業手段提升農產品生產質量監管水平發表日期:2017-02-08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3182次
1月11日,記者在東港市十字街鎮赤榆村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看到,紅艷艷的草莓果綴滿葉間。“這看似普通的溫室大棚,藏了不少‘秘密武器’。你看那個墻角上的攝像頭,是監督我們安全生產的,棚里的一舉一動,質量監管部門都看得清清楚楚。”合作社負責人馬廷東向記者介紹說,安裝了這些監控攝像頭,草莓從定植到收獲,整個生產過程將全程被記錄。“這套智慧農業監控系統,還負責監控溫度、濕度、噴灌系統等,只需一部手機就能把蔬菜大棚管起來。”
馬廷東的智能溫室大棚是東港市提升農產品生產質量監管的一個縮影。在東港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的監控中心,記者看到整個一面墻上由24塊顯示屏組成了一個大屏幕,顯示的是24個草莓、蔬菜、農資店的實時畫面。“這個信息平臺是去年9月投入使用的,首批納入監管的是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生產經營主體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東港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于立川向記者介紹說,“三品一標”是指獲得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認證的農產品,目前東港共有300多個溫室大棚安裝監控攝像頭。“這些數十公里之外的聯網點,從種子育苗、日常施肥、用藥管理,到采摘、藥殘檢測直至出售,一天24小時的所有生產活動,都一目了然。”
“這兩天我的草莓大棚一天能產二三千公斤草莓,這些智能化管理的草莓價格比普通草莓高三分之一,市場前景非常好。”馬廷東說。記者了解到,為了打造中高端農產品品牌,通過品牌引領示范帶動,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讓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2015年東港市投資262萬元搭建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服務平臺,按照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求,利用視頻監控、網絡傳輸、條碼掃描等信息化技術,對納入平臺管理的種植業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農資經營單位建立各環節控制和銜接機制,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監管平臺,大多都停留在監控階段,我們的平臺不但能監控,還和流通銷售、質量追溯接軌,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實現了正向管理,逆向追蹤。”于立川說,納入平臺管理的農產品全部實行標準化生產,實時向平臺錄入農產品生產信息,待農產品采收上市時,平臺自動生成工作單,通過條碼打印機打出條形碼粘貼到銷售的農產品包裝上,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條碼或者網上查詢,了解所買農產品的具體生產信息。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APP或電腦遠程實時觀看農產品的生產種植場景,農產品生產完全透明化。
“我們要求農戶施肥施藥必須在攝像頭可視范圍內操作,包裝袋不能丟棄,方便我們核對檢查。同時我們還在每個鎮村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對農產品進行不定期檢測。”于立川將監控鏡頭切換到東港市椅圈鎮宏蘋果菜專業合作社3號棚,只見幾個農戶正在大棚葡萄地里務農。隨著監控鏡頭拉近,葡萄葉子上的脈絡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又將鏡頭切換到一家農資經營店,“我們坐在監控室里,農資店里的藥品一覽無余,發現哪家店有問題就會立即派執法人員下去抽查,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目前,東港市共有15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28家農資店加入監管平臺,實時監控攝像頭354個,農產品包括草莓、西紅柿、葡萄、藍莓、水稻等。